华体会网站是赞助了国米:“隐身”二十年汉堡王换中国“新东家”能否崛起
来源:华体会网站是赞助了国米 发布时间:2025-11-14 17:57:13
华体会体育网站入口:
2025年11月10日,CPE源峰与汉堡王母公司RBI正式公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组建汉堡王中国合资企业。此时距离星巴克牵手中国“合伙人”仅仅过去一周。
![]()
根据协议,CPE源峰斥资3.5亿美元获得汉堡王中国约83%的股权,而RBI则保留约17%的股份。这一笔交易还附带20年独家开发权,预计2026年一季度完成交割。
RBI首席执行官Joshua Kobza在一份对外的新闻通稿中表示,中国仍是汉堡王在全世界内最具吸引力的长期增长市场之一。“通过将汉堡王的品牌优势、全球规模与CPE源峰的本土市场资源、运营专长相结合,相信此次合作将充分释放中国业务的增长潜力。”
其实就在9个月前,RBI才刚花了1.58亿美元从土耳其特许经营商手里收回中国业务100%股权,如今为啥转头就把控制权拱手让人?“新东家”CPE源峰什么来头?
CPE源峰,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,但一定知道它投过的企业:蜜雪冰城、泡泡玛特、爱尔眼科、孩子王、丝域养发……覆盖了连锁消费、医疗健康等多个热门赛道,尤其擅长“改造”连锁品牌。
CPE源峰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中信产业基金,2023年更名后最大股东仍是中信证券(持股35%),妥妥的国内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。
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,汉堡王中国的系统销售额为1.72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2.24亿元),汉堡王中国的门店数量约1250家。根据整体规划,双方计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,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,并实现可持续的同店增长。
CPE 源峰董事总经理胡腾鹤此前接受采访曾表示,持续看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潜力及本土品牌的崛起,未来将重点布局优秀消费品牌企业。此次拿下汉堡王中国控股权,正是CPE源峰践行这一战略的关键落子。
在美国火过肯德基,敢叫板麦当劳,可是在中国,提起吃汉堡,大家第一反应很少会是汉堡王,那为啥汉堡王在中国市场混不开呢?
![]()
首先是“来晚了”。提起西餐,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炸鸡、汉堡、薯条……2005年汉堡王才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,此时肯德基已确定进入中国市场18年,麦当劳也有15年了,而这十几年恰好是西式快餐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期。一步慢步步慢,在门店选址上,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,早就被麦当劳和肯德基占的差不多了,即便是入驻,也是犄角旮旯不显眼的位置。
第二点,也是最大的问题,和口味有关。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在努力进行本土化,豆浆油条已经是常规菜单了。肯德基更不可思议的是热干面、小笼包都弄出来了。再看汉堡王,虽然也搞本土化,推出过川味汉堡和麻辣小龙虾汉堡,但是实际口味上却达不到预期效果,有消费者辣评“就像是普通汉堡加了点辣椒酱”。在社会化媒体上,花了钱的人汉堡王的吐槽也大多集中在口味上。
![]()
另外一个就是决策的问题,总部太远,反应太慢,如果本地的管理团队没有很大的决策权与自主权,那就很麻烦。去年年底,很多汉堡王的加盟商就在网上吐槽,山东某四线城市的汉堡王加盟商,前前后后花了300万,食材成本占销售额近一半,固定开支就像无底洞。浙江加盟商同样一肚子苦水,食材费用高,质量还无法保障,蔬菜也不够新鲜。
当然,除了上面说的这样一些问题,还有竞争对手给的压力。窄门餐眼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1月3日,在炸鸡汉堡品牌里,门店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:华莱士、肯德基、塔斯汀、正新鸡排、麦当劳、临榆炸鸡腿、享哆味汉堡炸鸡、德克士、叫了只炸鸡、叫了个炸鸡。汉堡王中国的门店数只排在了第12位。
根据整体规划,双方计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,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,也就是10年增长2750家门店,一年增加275家门店。
CPE源峰董事总经理毛卫直言:“汉堡王是全球知名品牌,长期受中国消费者青睐。”说白了,就是品牌底子还在。汉堡王全球有超3.2万家门店,覆盖100多个国家,2024年全球营收超200亿美元,品牌认知度不用从零培养。
![]()
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、大象财富特邀评论员江瀚认为,“CPE源峰作为本土资本方拥有深厚的渠道资源与运营经验”,它投资过的蜜雪冰城,泡泡玛特这些经验刚好能对接汉堡王的痛点——下沉不足、营销老旧,可加速下沉布局。“3.5亿美元初始注资将显著改善其资本约束,支撑菜单本地化、数字化运营和供应链优化,从而提升单店盈利模型。”
不过,江瀚也提醒,当前挑战不容忽视,过去半年门店数量不增反减,反映其同店销售承压、选址策略或运营效率有一定的问题;同时,在麦当劳、肯德基深度本土化及本土品牌崛起的夹击下,品牌差异化不足可能制约扩张质量。若无法在产品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取得平衡,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恐难持续。
就未来新开店铺的选择,新产品研究开发以及如何加强加盟店的品控管理等问题,记者向汉堡王提出了采访要求,但截止至发稿未收到回复。
从星巴克卖给博裕资本,到汉堡王牵手CPE源峰,再往前追溯麦当劳变身“金拱门”,外资巨头纷纷寻找“中国合伙人”,这是放弃中国市场?还是一种“战略性妥协”?
江瀚认为,外资餐饮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认知发生了根本转变,从“全球标准化输出”转向“深度本地化共生”。过去,外资品牌来中国,靠的是“品牌新鲜感”和“市场空白”的红利,开个店就能赚钱。现在,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已经今非昔比,他们更懂中国消费者的口味,更会玩社会化媒体营销,供应链成本更低,决策更灵活。外资品牌仅靠品牌光环已无法在中国市场立足,必须依赖熟悉本地消费行为、监管环境与供应链生态的“中国合伙人”。
从更深层次看,这一趋势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权力转移,本土资本不仅掌握资金,更掌握数据、场景与用户洞察,成为国际大品牌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。
“未来,类似‘控股权换市场’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消费领域的主流范式。”江瀚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