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进口药”退出公立医院:中产阶级转向民营医院和商业保险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8 作者: 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

  集中采购结果正式公布。这次集采被称为“历史之最”,不仅参与投标的产品数量最多(共493家企业的778个产品),降价幅度也最大,多个产品降幅超过90%,甚至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中标单价降至三分钱一片。然而,最令人意外的是,原研药在本轮集采中无一中选。

  经过六年的十轮集采,原研药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已成为定局。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用药选择,也让药企开始转向院外市场寻求新的销售通路。医药市场的格局变化,使得民营医院、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等相关行业试图抓住原研药带来的新机遇。

  张淼是一位深圳的母亲,她的女儿因合胞病毒肺炎住院。为了确认和保证女儿能用上原研药,她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一家公立医院的国际部。尽管国际部可提供更全面的检查,但在药品方面,大部分仍然是集采仿制药。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,张淼只能偷偷地用自己的原研药替换医院发放的仿制药,这让她感到无奈和焦虑。

  张淼回忆说:“以前在公立医院看病时,医生会问我要用进口药还是国产药,现在这种选择似乎已经不存在了。” 这次经历让她开始考虑未来的就医是否应该转向高端私立医院,但又担心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如公立医院可靠。

  56岁的徐诗雅是一位医学院教授,去年12月确诊乳腺癌后,她面临着更复杂的用药问题。化疗药物进入集采后,价格低的仿制药成为主流,但徐诗雅坚持使用原研药,以减少副作用。然而,她发现注射针剂的管控很严格,即使通过种种渠道寻找,也没办法找到所需的原研药。

  徐诗雅感叹道:“我之前一直以为凭借自己的人脉能够找到原研药,但现实却让我失望。注射针剂的管控比口服药严格得多,很多药企因没有出口渠道而减少了投放量。”

  随着原研药在公立医院的逐渐消失,一些患者开始转向民营医院。鲍宇克是上海某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首席运营官,他指出,从三四年前集采普遍落地开始,慢慢的变多的患者为了进口药选营医院。这些患者并非都是富人,多数是普通工薪阶层。

  民营医院的优点是限制较少,不受DRG支付模式的影响,且原研药供应充足。一些民营医院还打出“进口药”的招牌来吸引患者,药企也开始重视这一个市场,派出医药代表进行商业推广。

  然而,民营医院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。1.原研药并不是无限量供应的,大多数民营医院也是医保定点机构,受到与公立医院相同的限制。2.对于癌症等复杂疾病,民营医院需要具备完善的诊疗体系,包括无菌环境、护理团队和后续治疗能力。

  对于不愿以价换空间的药企来说,原研药可能全面退出中国市场。何超明从事药品商品化领域20余年,他表示,原研药在集采中的失败意味着其失去了院内生存空间。虽然部分药企试图通过院外市场寻找出路,但总的来看,提振能力有限。

  未来,民营医院能否通过提供原研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,仍然有待观察。对于患者而言,如何在公立与私立医院之间做出最佳选择,依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

  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多特删除。(联系邮箱:)

友情链接 :